作者丨颜宇
旅游无非就是打破现有的生活格局,花点钱、受点苦,长途跋涉,去陌生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借旅游之名,光明正大地窥视,看看别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获得收获。一比较,最好是感动。
这是一次轻松的旅行。 9名女孩和1名男孩随着一行人一起走进了彩云南。 从2月中旬到月底,历时12天。 他们穿过少数民族聚居区,看到了苍山、洱海。 ,登上玉龙雪山,漫步茶马古道,领略蓝月谷的风情,丽江古城的浪漫,泸沽湖的神秘,驻足传说中的女儿国,聆听近距离接触摩梭人的民俗风情,往返泸沽湖。 我们第一次穿越山路芝湾,穿过“死亡之谷”。 我们南下西双版纳,在星光夜市闲逛,感受异乡的热闹和繁华。 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傣族妇女腰肢纤细,四肢修长,了解了她们的民族风情。 很快我们就回到了长途跋涉的昆明。 去滇池,与海鸥一起飞翔。
正如导游所说,整个行程其实就是在车上骑到屁股开花,在车上骑到头发蓬乱。
云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没有重工业,约70%的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或旅游相关产业。 虽然一路上购物环节多得令人窒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平时听不懂的知识,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如果你不去旅行,你不会知道共产主义实际上存在于傣族、摩梭等少数民族中。 母系氏族的管理模式与现代文明相互审视、取长补短。
走进云南,就像认识了一位远房亲戚。 我知道,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半睡半醒的姑娘。 她被原始的山水所宠爱。 她美丽而迷人。 她虽然不断被商业渗透,却没有受到工业的蹂躏,保留了原来的净土。 这里幅员辽阔,森林茂密,让焦虑的都市人着迷。
啊导游导游
因为我们是跟团的,所以我们不能跳过这个过程的购物部分。 一路上我们停了玉器店、黄龙玉器店、普洱茶店、药材店、沉香店、乳胶床垫店等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任何脾气都没有。 整个行程基本上是半天购物,半天观光。 12天的行程从头到尾就被掐断了。 真正看风景的时间只有四天,赛马、观光一气呵成。
分阶段接待我们的导游有四位,三女一男。 导游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一开始还很恭敬,但越往后就越回避。 “谨防火灾、防盗、谨防导游”已成为共识。
导游们都非常能说会道,幽默的解说让大家对云南有了新的认识。
当大巴车行驶在缅公路上时,美丽的导游因为修建这条路的难度和历史意义而哽咽了。 当时,由于许多年轻人应征入伍,滇缅公路由来自30个县的约20万人组成。 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妇女,甚至儿童。 面对陡峭的山峰和峡谷的急弯,他们自己准备了干粮,扛在肩上。 刨,用传统的大石磨等传统工具一寸一寸地推进。 历时9个月,用血肉筑成中国唯一通向国外的抗日运输生命线,使国外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为此,3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十万在路上工作的人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滇西20万人民的血肉铸就的)
美丽的导游生动的讲解让大家惊叹不已,真切地感受到了澎湃的爱国情怀。 然而,到了购物点之后,大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导游把游客当作学生,语气中顺势而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一些训斥。 他们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并进行自我表演。 在他们看来,逛街的就是好学生,不逛街的就是坏学生。 他们的语气和表情是:但我们却忍不住一站又一站地“流血”,从昂贵的玉器银饰到牦牛肉、鲜花饼等,我们的情绪一度被购物淹没。
如果你来云南参加旅行团,首先会被旅行社根据出发地和购买力进行分类。 自然,我们这些来自深圳的人被归为优质群体,但真实的情况是,“优质”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购物能力的评价,而团餐、住宿的标准则直接与团购水平挂钩。便宜的团费。 哑人很难说出吃黄莲的痛苦。
说白了,云南旅游基本上是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 一开始就像一张大网,让您以最便宜、最优惠的价格轻松“进入”。 之后,不脱几层皮,就很难轻易脱身。 其实,确实没有强制购物,但总有一种方法让你很难放松。
最尴尬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喂完这一段路的导游就跟着下一段,下车上下车购物。 下车时,游客被放入玉器、茶叶、药材、银器店等,待时机成熟才放行。 这时,导游就会目光放光,追随每一个可能动心的“猎物”,语重心长地说话。 希望团里的游客多多支持我。 当大家真的愿意花很多钱去买玉器、银器、沉香的时候,我以为导游会微笑的。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有的甚至摇头说自己是在载着游客的巴士上。 我买了几十万的银饰,但几万块钱根本不算什么,我表示很失望。
每次我们上车,导游总会介绍购物的话题。 如果有人因疲惫而闭上眼睛,导游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导游会大声解释,直到你睁开眼睛。
有时候,导游的情感牌也打得顺手,让你不经意间感动,醒悟却为时已晚。 通常的套路是,他们的祖母今天早上出去时告诉她要对游客好。 ,我特意从家里带了零食给大家吃,于是我就把袋装的零食拿过来分发给车上的大家。 正当我吃得香喷喷的时候,导游突然走过来问姐姐好吃吗? 我手里拿着一本小书,从前排到后排一一核对,问需要多少本? 由于他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加上吃了别人的饭菜就嘴短,所以他只好服从。
当我的情绪受到挤压时,我也会思考。 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只是在努力工作,为自己、为云南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终,你买的就是你赚的,这也成为了我们的购物口号。
(我们在洱海边)
这次旅行的组织者是刘姐。 她其实去过云南。 出于友谊,她主动带着一众姐妹再次回到家乡。 她把原来的自由行计划改为跟团游。 当然,跟团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 省力,不需要做太多策略,盲目跟风即可,但购物的频率事前很难预测,事后也无法控制。
当姐妹们对购物不满意时,她们同情主办方的困难,却抑制不住对旅行社的不满。 小六姐一路协调,忙着给大家拍漂亮的照片。 在配合导游、安慰姐妹们的同时,我也常常心力交瘁。
好在休息时拍的照片都很美,掩盖了一路上所有的艰辛、惊险、坎坷和各种抱怨。
不管怎样,可以说,来到彩云之南,给了我们更多的梦想。
01
石林中的“阿诗玛”
如果你想知道这三年有多少人被疫情窒息,去云南你就会知道,人潮的涌入几乎填满了云南所有的景点,仿佛正在努力恢复一点一点失去自由。
我们一行10人选择了第一个观赏点石林,距昆明78公里。 到达景区后,我们乘坐电瓶车前往指定地点,由当地导游带领讲解。
石林位于彝族自治区。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为5A级景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面积400平方公里。 这里,有近百块参天巨石,如同黑色的森林,如春笋般铺开。 如果没有当地导游的带领,很容易在“林海”中迷路。
(我们在石林)
云南55个少数民族中,对美的定义不同,名称也有很大不同。 有太多的禁忌需要牢记。 彝族对女性的称呼是“阿诗玛”,意思是美丽如金的姑娘。 他们称男人为“Aheige”。 当地人认为,男人的皮肤越黑,就越英俊,身价可胜过几个头。 牦牛的。
绕着石林散步,我们参观了阿诗玛化身石、尖峰池、石林湖等,途中我们和彝族人民快乐地挥手跳舞。 当我们走过石林的拐角处时,我们常常会跳起来,摸摸它们光滑的运气。 石头,与亿万年形成的石头如此“肌肤相亲”,仿佛在凝固的时间里相互拥抱。
电影《阿诗玛》中的图片
电影《阿诗玛》就是在石林拍摄的。 故事梗概是,美丽的歌舞演员阿诗玛在火把节期间爱上了出身贫寒的哥哥阿黑,并订婚终身。 地主的儿子阿智也爱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但撮合失败了。 于是他出面干涉,趁着阿黑哥哥出去放羊,强行抢走了阿诗玛并娶了她。 阿诗玛不肯服从,被关在黑屋子里。 阿黑哥哥闻讯赶来,用自己的力量救出了阿诗玛。 地主父子不肯罢休,与崖神勾结,趁阿诗玛和阿黑兄弟过河时放洪水,把阿诗玛卷走了。 阿诗玛被十二崖歌女救下,从此化作一座石峰。 他成为了应允之神,回应了阿黑弟兄的殷切呼唤。
石林与爱情,刚硬与柔软,共存于这片又黑又严肃的大“森林”里,让这片石林变得柔软又甜美,爱情的味道在这里萦绕不去。
说到看石林,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寻找阿诗玛的化身和心中不灭的爱情之火。
看,我身后那座高耸的巨石,就是传说中的阿诗玛石像,与水中的倒影遥相呼应。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吃喝玩乐的民族。 他们享受生活和当下。 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远高于物质生活。 他们不追求低调,他们的财富就会显露出来。 因此,偶尔村里某人的家门口会挂一个牛头,这意味着谁的财富积累到了100万以上,就成为了实力和财富的象征。
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也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 我们俗称篝火晚会,其盛况相当于我们的春节。 因此,每年在楚雄市中心都会点燃一支巨大的火把,数十万彝族人民手拉手围着火把载歌载舞。 此次庆祝活动持续三天。 第一天祭火,第二天传火,第三天祭火的三天里,家家户户都不做饭,只吃肉喝酒。 祭祀、竞赛、祈祷完全融入节日之中,仪式感十足。
彝族姑娘的服饰更是精美,色彩丰富,款式新颖,还有大量的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他们只是喜欢将财富贴近身体。 百褶裙的数量、颜色、长度通常与其身份地位有关。 可以看到褶皱在膝盖处呈喇叭状展开,走路时褶皱闪烁,轻盈飘逸。 环顾我们的休闲装扮,她们的美凸显了精致。
可见,这种用心的美,源自于爱。
02
神秘古城—大理
去大理之前,我脑海中的大理充满了仙气。 那是侠士出没的地方。 这是一个人们可以来治愈伤口的地方。 失恋的可以来,创业失败的可以来,心脏病的可以来。
如果你暂时留在这里,也许会遇到一段美好的爱情。
与彝族不同的是,在大理,这里的美女叫金花,男人叫阿蓬哥。 名字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 总裁金华和铁匠阿鹏历尽千辛万苦。 他们终于结婚了,男女的名字也从此固定下来。
大理古城之所以神秘,不仅是因为影视界的拍摄和渲染,更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临常年翠绿的苍山,形成“水环绕苍山,苍山怀古城”。 城市格局。
这里的风、花、雪、月自成体系,是浪漫的摇篮。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构成了大理古城独特的风景。
(在大理古城前拍照)
据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至12世纪,大理古城曾是东南亚最大的古城,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段誉,《天龙八部》中的英俊少年,是大理第十六代皇帝。 影视剧中的段誉身着白袍。 他曾经在这样一块青石板上行走过。 他的浪漫、他的温文尔雅、无与伦比的优雅,曾经激发了我无尽的想象。
站在大理城门前,我们不禁心潮澎湃。 大门上清晰显示的“大理”二字,让我们感觉离传说又近了。
在大理,我们只停留了半个小时,最多就是与古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邂逅。 只见街上挤满了人,争先恐后地边走边拍照。 大家都明白,我们都是古城里的过客,只是打卡入住就离开了。
我们在洋人街的牌楼前待了比较长的时间。 我们一行人聚集在牌坊前左右刻着“儒”、“仪”字的两个圆形井盖前。 我们每人伸出一个脚环。 他们围成一圈,然后齐声大笑,希望自己的脚“如意”,生活如自己所愿。
(大理街头)
走出古城后,我们乘坐“洱海专用游船”游览了洱海。 我们还在船上不断地摆姿势拍照,希望能拍下镜子里的洱海,作为以后长久的回忆。
此时此刻,我与洱海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很快我就会一转身,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我只能在照片中思考。 似乎与任何场景或事物的相遇都只持续一瞬间。
下船后,我们真正投入了大自然,在有风有花的地方玩耍,或躲在花丛中环顾四周,或站在花丛中对着镜头微笑,看着天空和大海,享受不同的事物。 五颜六色的花,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聚集在一处,忙起来也很有趣。
(洱海边)
这种拍照姿势几乎是中国大妈的标准姿势。 他们并拢成V字形,形成剪刀状,两根手指朝天。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胜利,但绝对意味着幸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美好的情绪举过头顶。
(苍山与洱海之间)
也许只有鲜花才能让我如此幸福。 即使抬头看诗,远方也显得格外真实。
离开了大理、苍山、洱海,却不知道下次去是什么时候。
03
浪漫之都——丽江古城
从大理到丽江,从一座古城到另一座古城,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名称也相应发生变化。
丽江纳西族是羌族的后裔。 “Nasi”的意思是强大的国家。 由于纳西族身材苗条,胖子稀少,纳西族逐渐形成了“以胖为美”的审美观; 美丽的纳西族姑娘被称为“胖金姐”,帅哥被称为“胖金哥”。
丽江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由大研古城、束河古城和白沙古城组成。 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门窗饰有花鸟图案,色彩丰富。 布局形成“家家户户”,溪水环绕着房屋流淌,每栋房屋上的悬杨树,颇有高原水城“同情江南”的风格。 一条河流像一条丝带绕城而行,温柔地拥抱着这座古城。 因此,这座古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丽江古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白天低调内敛,晚上却突然熠熠生辉。 距离天空很近,灯光如月,照亮了这座小镇。
古城最热闹的地方集中在大水车广场、东街、四方街、五一街等,而丽江古城的酒吧街几乎能引爆古城,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只要你路过这里,都会仔细聆听。 倾听或凝视,你会看到震撼你精神的爱和喜悦。
沿着河边蜿蜒长长的一排酒吧,在七彩灯光的映衬下,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温馨。 不知道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这里爆发了多少情感。 在年轻人载歌载舞的节奏中,沉迷于此的原因不言而喻。 原来,这个地方真的可以拥有最美的梦想。
(丽江酒吧街下车)
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20公里。 光是它的名字就给人一种动静兼备的圣洁之美。 它被纳西族视为山神。 主峰海拔5596米。 没有人登上过顶峰。 已成为游客只能仰望的不可征服之地。 圣山。
玉龙雪山山顶终年积雪,山腰云雾缭绕。 形似一条玉龙绕山而行。 因为无人登顶,又因为各种民间传说,它的神圣性一步步增强。
在这片神秘的雪域高原,有很多爱与恨被冰封。 据说,早年,纳西族夫妇因父母包办婚姻而难以成家,便跑到玉龙雪山云杉坪自杀。 后来这里成了很多男女自杀的地方,让这里充满了人间的悲伤。
由于天气不明朗,我们只好乘坐索道到玉龙雪山腰,走走停停,拍几张照片,远远地看看这个牺牲爱情的地方。
停留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一起下山了,在山脚下的蓝月谷,面对着一池碧绿的湖水,玩得很开心。
(依次:玉龙雪山、拉市海、蓝月谷、茶马古道)
来到丽江古城,茶马古道是必去的地方。 丽江古城曾被誉为“马蹄之光”,这自然与茶马古道密不可分。
茶马古道贯穿云南、四川、西藏交界处,绵延千里。 货物主要通过马匹运输。 这条路起点是云川茶乡,终点是西藏拉萨。
为了体验一下,我们骑着小马走进了茶坝古道。 马蹄在坚硬的水泥路上艰难地爬行。 我们时不时地走下水泥路,本能地找路边松软的泥土走,因为路很窄。 ,很快我们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马累了的时候,偶尔会扭伤脚,吓得我在马上。 当我下马休息时,马不停点头。 它的好心情让我好奇又感动。
拉市海毗邻茶马古道。 是丽江的文化源头,也是丽江候鸟的基地。 一眼望去,大片草地、蓝天、鸟语飞翔、鲜花盛开。 真的很漂亮。
至此,丽江古城就游览了一遍,虽然没看够,但也算是游览过了。
04
世外桃源——泸沽湖畔的女儿国
从丽江到泸沽湖约200公里。 全程接近盘山公路,需时5小时。 山顶海拔4600米。 山路有十八个弯。 被司机和导游称为“死亡之谷”。
山谷里有金沙江,我们沿着它旅行。
泸沽湖的美丽就不用多说了,就像镶嵌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一颗明珠。 泸沽湖岸线三分之一属于云南,三分之二属于四川。 湖水深90余米,易发生大风大浪。 如果不是湖水特有的蓝色,很容易被认为是某个海域。
(泸沽湖畔)
值得探究的是,泸沽湖畔的女儿国,尤其是摩梭人的走婚习俗,让外界男人着迷。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休闲的地方。 今天一个人走,明天另一个人走,然后他就凉凉地抬起头提裤子。 转身离开,感觉轻松、没有责任。
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走进了摩梭村民卓玛家。 她的讲解让我们对摩梭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摩梭人的走婚抛开了财产纠纷和婚姻责任。 他们过着女不嫁、男不嫁的行走婚姻生活。 如此纯粹,只剩下爱。 他们以爱为纽带,有意识地维护它。 如果一方改变主意,就必须结束之前的走婚期。 只有结婚对象才能开始下一次行走婚姻。
他们也注重传宗接代,但都是女儿传儿子,保留了原来的母系氏族制度。 奶奶家的姐妹众多,只要家里生了女孩,家的香火就会传承下去。
白天,摩梭男孩和女孩很少相互交流。 晚上,热闹的篝火晚会上,阿妹和哥哥们手牵手跳舞。 如果阿妹或哥哥看中某人,就会主动插入中指。 互相在手掌上画三个钩子,表示“我喜欢你”。 作为回应,对方手掌上有三个钩子,表示他们彼此喜欢,并且彼此忠诚。 没有回应就意味着拒绝。
成年的摩梭女孩,家人都会为她准备一座漂亮的花房,供她走婚。 如果有步行结婚对象,男孩会在约定的时间趁着夜色降临,带上结婚必备的三样物品上门。 一种是肉包子,用来翻过院墙扔给吠叫的狗,这样狗就不再叫了,方便行动。 第二把是随身携带的小刀,用来攀爬撬开女方房间的门。 第三个是头。 毡帽是用来挂在阿梅房间门口的,避免家人打扰。 直到凌晨,男孩才回到母亲家。
(老照片:摩梭男女)
在走婚之前,女方并不关心男方家庭是否富有。 他们询问和关注的是是否有近亲血缘关系。 女人生的孩子与男人无关,男人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孩子是由该女子的大家庭抚养长大的。 如果女人有兄弟,随着孩子长大,叔叔将承担父亲的角色。
摩梭人说是走婚,但关系稳定。 两人定情后,男方会给女方一把银梳子作为信物,寓意梳子顺顺,头发永远长在一起。 如果有一天女方归还梳子,这段关系就结束了,双方就可以开始下一场步行婚姻了。
摩梭人的家庭社会关系消除了女婿、婆媳、嫂子、姑姑、叔侄等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避免了这些关系引起的争吵,并避免在眼皮子底下发生不忠和背叛。 他们无情绪困扰,尊老爱幼,注重健康保健。 她们的女儿和孩子始终围在母亲的膝下,家庭关系简单而和谐。 这一模式被称为“东方母系文化故乡最后的玫瑰”。
希望摩梭人的风俗习惯永远传承下去,不被中国化,让这朵“玫瑰”永远在泸沽湖边绽放不败。
05
金色花园—西双版纳
为了去西双版纳,我们从北向南,从泸沽湖回到丽江,第二天一早坐火车去昆明。 然后我们从昆明坐车去普洱,在那里品茶购物,住了一晚才从普洱坐车。 前往西双版纳的巴士行程大约需要9小时。
抵达后,按照计划路线,游览了西双版纳野象谷,参观了勐力大佛寺,观看了全国唯一的大象训练学校的“大象表演”,欣赏了数百只孔雀的壮观场面一起飞翔。 逛了逛星光夜市。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了岱曼沙村。 那天,接待我们的是一位40岁出头、美丽的傣族少妇。 当我们下车时,她在停车场等着。 当我们见面时,她用傣语向我们打招呼,并弯腰向我们打招呼。 我们用了导游的话,她用在那里学到的临时问候语回应,当她沿着曼村小路慢慢走时,她被介绍到了她的家。
这位傣族年轻女子看上去很年轻,身材苗条。 她看上去20岁出头,但实际上已经40多岁了。 虽然她个子不高,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是一位在村里读书的傣族姑娘,会说汉语。 她也是未来的村妇女主任。 她头上戴着三朵鲜花,紧紧排成一排,戴在头发上。 她上半身穿着一件紧身薄外套。 腰肢纤细,长裙随风摇曳,光脚踩着一双半高跟凉鞋。 虽然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是她的解释却很有趣。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傣族青年妇女只把接待时间安排在早上。 听故事,傣族和摩梭人的家庭关系有一些相似之处和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以母亲为主,男性嫁入外地,女性嫁入家庭。 生男孩的男人被称为失败者。 按照当时的习俗,男方结婚时,需要按照习俗准备嫁妆,包括一把椅子和相关的银器。 结婚后,女人不会称呼自己的男人为“丈夫”。 在他们看来,丈夫是公众人物,所以称呼他们为“老拐”。
(勐鹿大佛寺、万亩茶园、星光夜市、曼沙古村)
女儿结婚后,与父母住在同一个房间。 他们认为隔断墙就是心脏,中间只有一个帘子。 卧室是它们的神圣领地,不对外人开放。 访客只能坐在客厅里。
在讲述中,他们得知自己的卧室里立着一根白色的柱子。 他们坚信灵魂的存在。 老人去世后,灵魂会沿着柱子升入天堂。 他们没有丧葬习俗,也没有固定的祭祀仪式。 老人去世后,骨灰撒在风中。 埋在地里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意味着他们永远不会重生,这与汉人的埋葬有很大不同。
他们尊老爱幼,让老人先尝尝好东西。 孩子们也不习惯。 他们从小就学习礼仪,并受到礼仪的影响。
曼沙村的周围,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条小溪流过。 妇女们的“老好人”撒鱼苗。 等鱼长大了,游到家里就可以自由地捉来吃。
村里的小路两旁种植着许多植物和水果,其中很多都可以作为治病的药材,维持村民的日常健康。
傣族的制度是共产主义。 男人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女人在外面争夺工分,老人在市场上卖产品。 他们赚的钱全部上交村委会统一分配,大部分财产都捐给了寺庙。 ,有的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
一路走来,感觉西双版纳的风更加自由。 漂亮的女人以“俏”为美,被称为“骚朵里”,帅哥被称为“猫朵里”。 走夜路的美女大多都穿着露肩裙,闪闪发亮,意在吸引人。 注意力。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又与多国接壤,西双版纳的异国风情如此明显,甚至让你以为自己出国了。 特殊地区已成为毒品走私的重灾区。 走在西双版纳的大街上,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要知道,西双版纳茂密的森林里原本长满了罂粟花,现在却被橡胶树所取代。
我对西双版纳的总体印象是,去过的人还想去,去过的人还会回来。
06
高原明珠——滇池
在云南的最后一天,我们终于脱团,自行前往。 我们从西双版纳到昆明坐了近9个小时的公交车。 第二天,我们去云南看海鸥。 我们近距离地仔细观察了它们。 湖面上飞翔的海鸥真是美丽极了。 我不停地用翅膀飞翔,湖面就是一幅画,虚幻地存在着。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长着翅膀的鸟儿。
只要随意靠近栅栏,用食指和拇指夹住一点甜面包,就能吸引海鸥。 他们啄着面包就走了过去。 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给滇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尤其是听说有人来过滇池好几次了,却没有看到一只海鸥。 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
(我在滇池和海鸥玩耍)
游览完滇池,我们就回家了,结束了我们的云南之旅。 说是旅行,其实只是进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开始和结束。
回想起来,我们吃过难以言表的旅行团餐,冒了很久的风险,坐公交车翻山越岭,买了很多东西,走了千里路,看了风景,生活突然又回到了起点。 对比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这也引发了另一种体验。 当生活如此相似,分不清今天和明天时,就需要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