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硕特亲王府介绍1771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东归,重返祖国。这个伟大的壮举当时轰动世界,被世人称道,也因此被载入史册。土尔扈特部当时为 1. 和硕特亲王府介绍
1771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东归,重返祖国。这个伟大的壮举当时轰动世界,被世人称道,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土尔扈特部当时为什么要西迁?又为何要东归?土尔扈特部的后代如今又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重温一下那段激荡的历史。
土尔扈特是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蒙古族部落,是四卫拉特(清朝称厄鲁特)之一。部落祖上曾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卫拉特在明朝时被称为瓦剌,明朝对鞑靼用兵,瓦剌崛起,到也先时势力一度达到极盛,曾大举进攻明朝,发动让明朝大伤元气的土木堡之变,后被于谦击退。
也先死后,瓦剌逐渐衰落,迁移至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至明末清初时,卫拉特蒙古主要有四个最大的部落: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另一个是后来让康熙很头疼的准噶尔部。还有一个较小的辉特部。准噶尔部实力最强,逐步统一其他部落,土尔扈特部迫于准噶尔部的压力,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
当时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尚未被沙俄占领,土尔扈特部在那水草丰美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建立了国家—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幸福地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沙俄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沙俄政府认为土尔扈特汗国是个威胁,因为土尔扈特汗国强盛时期曾是和平起平坐的。但是后来沙俄强大以后,最想要削弱、控制的就是土尔扈特汗国,毕竟东方游牧民族(成吉思汗)对俄来说曾经是场噩梦。
1761年,年仅19岁的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继位,沙俄强行控制土尔扈特汗国权利机构,扶植傀儡,对土尔扈特分化瓦解,削弱渥巴锡汗。同时,逼迫信奉佛教的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对土尔扈特人进行。这还不算完,沙俄又指使哥萨克人疯狂抢夺土尔扈特的地盘,碾压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
为了进一步的削弱土尔扈特,沙俄大肆征用土尔扈特青壮年,让他们去土耳其的战场上当炮灰。每次作战,土尔扈特骑兵十万就有万死在战场上。关键是不是一两次,而是一次一次又一次,沙俄和土耳其打了二十多年,土尔扈特人再多也不够沙俄填坑的。土尔扈特强盛时期有7万帐,到18世纪60年代,只剩下4万帐左右。沙俄铁了心地把土尔扈特往残废里整,如此下去不被灭绝也差不多了。
打又打不过,只剩下一条路就是回归了。1770年,首领渥巴锡召开绝密会议,决定返回祖国。1771年,渥巴锡动员全体土尔扈特人东归,结果消息走漏,不得不提前行动,伏尔加河西岸的一万多户,因未能渡河而只好留下。渥巴锡率领东岸的部众三万多户约17万人,离开生活了140多年的伏尔加河流域,开始了艰难的东归之旅。
沙俄为阻止土尔扈特人东归,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一路围追堵截,因为土尔扈特人拖家带口,赶着牛羊骆马,行进比较缓慢。途中不断的和沙俄、哥萨克、哈萨克兵进行战斗,造成大量伤亡,另外由于严寒、疾病、饥饿等因素,而失去大量的部众。
但是在首领渥巴锡的鼓励下,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一往无前地向着祖国的方向行进。历经半年多,跋涉万里,等回到祖国时,只剩下三万五千多人,和出发时相比,十成只剩两成。
好在清廷得知消息后,乾隆皇帝顶住沙俄的压力,坚决对一心东归的土尔扈特部进行了接纳并按东、西、南、北四路进行分盟安置。渥巴锡所领的南路土尔扈特人后代生活在如今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和硕县一带。
和静县、和硕县汉朝时属于焉耆国,地处天山中段南麓,是新疆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如今南疆铁路纵穿南北,国道216、217、218以及省道206、301、305、321等线路从境内穿过。在和静县城的满汗王府就是土尔扈特部第二十七世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居所。
东、西、北三路的土尔扈特后代生活在乌苏,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富蕴县、青河县以及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地。
而未能和渥巴锡汗一起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如今生活在高加索山脉北边的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境内,成为卡尔梅克人。他们原本生活在伏尔加河沿岸,但在大部队东归之后,留下的这些备受哥萨克和沙俄人的欺压,最终迁移到埃利斯塔一带。
埃利斯塔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城市,被称为欧洲小拉萨,就是因为土尔扈特人信奉佛教。二战期间,卡尔梅克人因被怀疑和德国有牵连,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58年平反后才迁回并恢复卡尔梅克共和国。
2. 和硕公主和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
和硕的解释 满语,一方之意。 清 代 顺治 时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
亲王的解释 ∶皇帝或国王的亲属中封王的人八位亲王参加了加冕典礼 ∶皇族的男成员详细解释皇帝或国王近支亲属中封王者。
3. 和硕亲王有哪些
蒙古和硕亲王系可汗的兄弟
4.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
阿巴嘎部落,阿巴哈纳尔部落,阿拉善和硕特部落,阿拉善土尔扈特部落
5. 蒙古亲王府
大宅门》里的詹王府应该是脱离草原环境,久居京城的蒙古外蕃扎萨克亲王或者郡王。炒米之所以认为他是蒙古王爷,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是王爷并且他的女儿嫁给了同治皇帝。
6. 和硕怡亲王府
东单三条王府是豫亲王府。豫亲王就是和硕豫亲王,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豫亲王。
7. 和硕郑亲王府
和硕庆亲王,清朝世袭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被十五哥嘉庆帝颙琰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封庆亲王,其子依例降为郡王。
后来其孙奕劻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懿旨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前后一共传了四代三位庆亲王、二位庆郡王
8. 和硕公主府
有。
据史料统计,清朝历史上大约有80多位公主,因为“天之骄女”的特殊地位,也留下了不少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
主人:固伦和敬公主
身份:纯惠贵妃所生乾隆三女儿
地址:东城区平安大街地安门东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路北7号
在这些公主府中,最令人熟知的应该就是现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的和敬公主府。
它最早是清乾隆皇帝的三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出嫁时的赐第。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为孝贤纯皇后(就是前段时间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所生,享年61岁,是乾隆的10个女儿中活的最长的。
乾隆十二年(1747),公主16岁时下嫁辅国公蒙古族科尔沁部的色布腾巴勒珠儿。色布腾巴勒珠儿是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汗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满珠习礼是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亲兄弟,即顺治帝的舅舅。由于这样的关系,乾隆皇帝才把女儿嫁给了这位乘龙快婿,并赐给了这座府邸,让他们留住京师。后来,这座公主府因府主的变更,“和敬公主府”先后被称为“棍公府”、“那公府”、“达公府”、“达贝子府”。 1924年12月,孙中山到京,这里作为行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此。
和嘉公主府
主人:和硕和嘉公主
身份:纯惠贵妃所生
地址:沙滩后街
提到公主府,还有一座公主府在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就是和嘉公主府。这座建筑位于景山东街路东、沙滩后街,如今是京师大学堂遗址(北京大学前身,今为高等教育出版社)。
和硕和嘉公主为纯惠贵妃所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和硕和嘉公主,三月下嫁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和嘉公主因为是乾隆皇帝的第四女,该处府邸也称为“四公主府”。当年在公主府不远处,就是傅恒的府第(如今的沙滩北街嵩祝寺前街东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清政府拨原四公主府为大学堂校舍。四公主府由此开启了一段独特的历程。如今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和年间建成的数学系楼等得以保存,并被加以修缮。
荣寿公主府
主人:荣寿和硕公主(后封荣寿固主)
身份:恭亲王奕訢的长女
地址:旧址,复建于密云
大公主府原是一座王府,是乾隆二年(1737)为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主的府邸,俗称“大公主府”。后此府又转赐给恭亲王奕訢的长女荣寿和硕公主,成为“和硕公主府”,但仍称为‘大公主府”。为什么恭亲王的长女不是“郡主”,而是“公主”呢?因为,慈禧太后喜欢恭亲王的这位女儿,将她收养,慈禧太后的养女自然就是“公主”了。
同治五年九月荣寿和硕公主与一等公景寿之子志端结婚。景寿是荣寿公主的亲姑父,她与志端的结婚是婚姻,又系亲上加亲。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日公主下嫁。十年十月,额驸志端以咯血死,年仅十八岁。光绪七年十月晋封荣寿固主。
时,荣寿公主的后人家道衰落,终因债台高筑弃府而逃,遂府归债权人吉祥戏院所有,后由宪兵三团、后方医院使用。1956年,此处改为北京中医医院。1985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门诊楼和医技楼,将原有建筑搬迁,易地复建。“大公主府”复建在密云县城西门外的“白河郊野公园”内,分府门、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房等五进院落。
恪纯长公主府
恪纯长公主府是京城里保存较好的清代府邸,如今位于北京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的西单民族大世界。早在明代时此处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赶考居住学习的地方。到清初,皇太极把其十四女固伦恪纯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并赐此府为“驸马府”。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驸马府”。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反叛清廷,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被处死,只剩下建宁公主在这座大宅院里形单影只。恪纯公主独守空闱,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宁公主在其63岁时离开了人世。
北京的史地学者为著文方便,一直称这里为“驸马府”。而红学家们则叫这里为“虎门”,相传曹雪芹曾在这里教过学,他的学生敦诚有诗句:“当年虎门数晨夕”。
1913年,中华政府的蒙藏院就在此处开办了蒙藏学校。因此,在三十七年版的北京地图上,明确标明了“蒙藏学校”四个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前身即为蒙藏学校)曾以此为校址。后来,古宅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民族大世界商场。
寿恩公主府
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前身是清朝的寿恩公主府,现在主要宅院保存较好,大都保存原貌。
此宅建造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是乾隆帝御赐给平定新疆伊犁叛乱立功的明瑞将军的宅邸。乾隆三十二年(1767),明瑞以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征伐缅甸军务,因身先士卒、大败缅兵而被晋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第二年,明瑞乘胜率军纵深缅境,因孤立无援、粮尽兵溃而负创自缢。
道光十四(1834)年,明瑞的曾孙景庆袭公爵,并在宅院临街另辟一门。道光二十五年(1845),景庆其弟、工部尚书景寿迎娶了道光皇帝之六女寿恩固主。寿恩公主(1830—1859)是道光帝的第六个女儿。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为寿恩固主,故此宅又称“六公主府”亦称“驸马府”。?
1993年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多经典、鲜活的大院素材就是来源于他当年在寿恩公主府的生活。
“四公主府”
积水潭医院前身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此府时期犹存。20 世纪 50 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目前棍贝子府就隐藏在积水潭医院。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 “ 四公主府 ”。
关于为何棍贝子府叫做 “ 棍贝子府 ” 还是有点儿典故的,光绪六年(1880 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也就是说因为主人名字叫做 “ 棍布扎贝 ”,他的爵位又是 “ 贝子 ”,所以王府就叫做 “ 棍贝子府 ”。
诚亲王是康熙皇帝的三子、雍正皇帝的三哥,原来的宅邸在西直门一带,但后来他在斗争中失败。虽然后来得到平反复位,但是以前的宅邸已经被赐给别人,只能另外选址建造,就是现在积水潭医院的位置,这就是第一个名字的来历:诚亲王新府。后来住在这座诚亲王新府里的是醇亲王的这一支的后代弘暻,因为“世袭递降”的规矩,降格为固山贝子,所以有了第二个名字固山贝子弘暻府。
等传到了奕字辈的时候,已经降为“辅国公”,就不能住在这里了。所以新主人是嘉庆皇帝的四女儿庄静公主,成为四公主府。到了公主出嫁的时候,被封为固主。因为地位显赫又受到嘉庆的宠爱,公主府特许将玉河的水引进府内,这才有了一潭碧水的花园美景。
固主嫁给的蒙古姑爷是土默特世袭贝子玛尼巴达喇,所以府邸也名为土默特郡王府。再继续传三代,光绪皇帝时传到棍布扎布降袭到了贝子,所以后来人们一直叫这里棍贝子府。今天我们还能欣赏到的景致只是原来棍贝子府的花园部分,逃过战火和教会改造,非常难得。
“和孝公主”
很多参观恭王府的人,受电视剧影响想亲眼见见这个旷古的大的生活。
嘉庆4年(1799年)就被嘉庆皇帝赐死。府宅被一分两半,东边归乾隆皇帝最钟爱的“老疙瘩”十女、嘉庆皇帝的胞妹固伦和孝公主及额驸丰绅殷德继续居住,从嘉庆4年(1799年)——道光3年(1823年),被称为“公主府”。
和孝公主出生时,乾隆已经65岁,和孝公主是乾隆的第十个女儿,也就是十公主,是当时的惇嫔所生,生了这个女儿后,惇嫔便被册封为妃。别人是母凭子贵,而她却是母凭女贵。这个时候,四个公主差不多都已经出嫁,乾隆正是寂寞的时候,十公主的出生,带给了他很多的欢乐,他真正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一样疼爱。
嘉庆四年的时候,乾隆去世,嘉庆开始清算和珅这个大,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和珅。嘉庆十五年,嘉庆终于松口,准许丰绅殷德回京养病,然而终究是回天无力,当年丰绅殷德就去世了,年仅36岁。
“和孝公主”就此守了寡,然而,清朝的公主是不可能再嫁的,所以即使生活凄凉。嘉庆也没有办法改善妹妹的处境,只能给予她经济上的帮助。就这样,“和孝公主”一直孤单的活到了道光三年才去世,死时49岁。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皇帝又将此宅子赐给自己的胞弟恭亲王奕,这座王府从此才真真切切地称为“恭王府”,直至恭王爷后代子孙居住到初年。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
镜春园
现北京大学校园北部的镜春园,原是清嘉庆皇帝的四女儿固伦庄静公主的花园府邸。
镜春园在今未名湖东南,镜春园也是北大校园内现存的唯一一处古建群。镜春园内的古建有一部分已复修,仍为古香古色的古典园林建筑,大部分还保存原状。
说起镜春园的前身,当年的和坤功不可没。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把春熙园(即明代的“勺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在这里修建了“淑春园”。因和珅的家产富有倾国,所以淑春园修建的十分豪华,有京城第一私家园林之称。
现在北大未名湖北的镜春园区,很多四合院还是当年和珅淑春园的房屋,楼内有一著名的巨大自鸣钟,为洋人所赠给乾隆。乾隆赏给了他的爱女小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因和孝公主下嫁给了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夫妇住在楼内。每天早晨自鸣钟响时,和孝公主起身,宫女为她梳妆。楼前有一巨石为园内一奇,在湖水内还建有巨大的石舫,现石舫的船基座保存在未名湖西岸。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淑春园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嘉庆五子惠亲王绵愉的花园名叫“鸣鹤园”,面积较大,现已无存,但和珅时的花神庙,一些四合院遗址仍在。淑春园的东北部改为嘉庆四女固伦庄静公主的“镜春园”,故人们俗称庄静公主为镜春公主。
到了光绪年间,在镜春园和鸣鹤园两园之间又修建了朗润园。此后,三园渐渐成废园。1920年,司徒雷登辗转买下了废园,建立“燕京大学”。
9. 和硕公主和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亲王是爱新觉罗·费扬武
爱新觉罗·费扬武(1605—1643年),清朝宗室,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八子,母七福晋瓜尔佳氏。
天聪五年,授镶蓝旗固山额真;崇德元年,从太宗攻打大凌河,封固山贝子;四年,复封镇国公;八年,卒,年三十九岁。顺治十五年,追封为多罗贝勒;谥曰靖定;乾隆十五年七月,追封和硕简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