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上探寻成都美食一位美食者的人物故事
在小红书上探寻成都美食:一位美食者的故事
我是一名地道的四川人,尤其钟爱家乡的美食。四川菜以麻辣著称(或许广东及北方朋友会觉得口味略重),但同时也有一系列甜点作为餐后小吃……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流下了口水~,好了,不多说了,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四川的小吃,借用网上的一位朋友辛勤收集起来的一些图片及介绍来为JJMM、GGDD展示美食吧。
首先是钟水饺,这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其创始人是钟少白,在1931年时便已经挂出了荔枝巷的招牌。与北方水饺不同的是,全用猪肉馅,没有加任何蔬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风味独特。这款钟水饺皮薄、料精、馅嫩、味鲜,是全肉馅,无菜香气,与传统面条相比,更显得格外诱人。
接着是酸辣豆花,这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地方小吃。在成都和乐山等地,都有它悠久的历史。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黄豆,用清澈的井水或河水浸泡至发酵,然后细磨为浆,再过滤掉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待用;取出青砂缸放入调好的红苕淀粉和石膏水冲入烧沸的豆浆,让其静置凝固成为豆花。酸辣豆花则是在这些熟透后的豆花中加入酱油、醋、辣椒面以及其他调料,将它们搅拌均匀,使得口感既酸又辣,又不失丝滑之感。
紧接着,我们要提到的是川北凉粉,它在南充创立于清朝末年,由谢天禄先生开始经营。他制作出的凉粉细嫩清爽,有一定佐料香辣味浓,因此逐渐走向全省知名。在阆中的地方,它更是被誉为“凉粉之王”。这款凉粉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清洁无污染环境下的纯净泉水浸泡,然后磨成细糊状,以色泽呈现淡黄色且略带光泽。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料进行变体,如绿色凉粉由绿豆制成,更增添了一抹翠绿色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叶儿粑,也称艾馍,这原本是川西农家春节期间传统食品,但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其改良命名为叶儿粑。工艺考究且具有独特风味,是一道经典的小吃之一。这款粑子使用糯米做面包,并添加各种甜心或咸心,每一个都是精心挑选并加工而来,最终裹以鲜橘子叶蒸熟,即可享用。此外,还有泡粑,一种松软又香甜可口的小吃,只需将糯米涂上适量油烤至金黄即可享受。
再来谈谈两种面条——甜水面和燃面。一方面是甜水面的制法,从揉好面的材料开始,加盐和适量温开 水揉匀静置半小时后,再切片擀开并扭绞使之变粗,此刻煮熟捞出晾冷之后撒菜油拌均匀。而另一方面,则有燃面的特色,因其皮薄而且表层呈现半透明状态,而内里则含有丰富配料如牛肉、小白菜等,使得每一口都是满足感十足,同时还能闻到诱人的香气。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几样别致的小点心,如玻璃烧卖,以新鲜猪瘦肉、新鲜牛肉碎粒混合胡椒末等调料包裹其中蒸熟,便形成了既脆又嫩又香滑多汁的一个个玻璃烧卖;还有夫妻肺片,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它所用的原材料选择严格,以及对品质控制极高;当然,也不能忽视珍珠丸子的存在,那里面包藏着黑芝麻白糖之类的地道四川风情,而外表却像晶莹剔透的大珍珠一样吸引眼球,为这个古老城市增添了一抹现代韵律;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肥肠粉,在双流地区最著名的是“白家”,这份肥肠汤熬煮自久远,将各式佐料融合进其中,为此创建了一番绝妙佳肴,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你回忆起那份来自家的温暖与幸福感觉。而锅魁,则是我国某些地区特别常见的一种碗饭形态,其特殊性就在于边缘部分炖煮至焦硬而稍微脆化,每次入口都会伴随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共鸣。
以上就是我对成都市区众多美食进行分享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零嘴、小点心。我希望能够给予您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问题,或许你们也有想要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