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林自驾游深度理解优质旅游内涵找准发展路径奋力迈向优质旅游新时代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这意味着,评价中国旅游的标准将不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品质和内涵。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带来的红利为世界瞩目。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品质短板逐渐暴露,游客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优质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国旅游业从过去长期偏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多关注质量的提升,优质旅游以游客为本,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是围绕游客的满意不满意的旅游质量论,是“五心旅游”——让游客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 优质旅游发展问题 “优质旅游”是新时代的旅游发展新要求,是在新时期的新任务、社会新矛盾下提出的,要求旅游业发展相对平衡、比较充分,要求旅游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利用旅游业消除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美丽中国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建设。从这个维度去理解,我国现阶段旅游业距离“优质旅游”还存在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1.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旅游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4.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5.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充分与旅游爆发式、井喷式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6.一些地方旅游市场失序、文明旅游滞后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要求不相适应。 7.休假制度安排与人民群众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8.旅游管理体制与综合产业综合协调和综合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9.旅游理论研究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实践不相适应。 10.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综合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优质旅游内涵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因此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现阶段旅游业发展与要求的差距性,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优质旅游内涵与发展途径。 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优质旅游重在体现优质二字,旅游供给系统将进一步优化,针对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要素,从游客体验角度完善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通过游客的满意度不断缩小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现状,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另外,改善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服务体系,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以厕所为牵引力带动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建设。通过优质旅游打造游客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 优质旅游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理念,也应该是优质旅游的发展理念。只有在社会发展理念的支撑下发展旅游,才能打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旅游业形态。优质旅游要实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手段创新,从依赖资源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统一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协调推进出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统筹东西部及城乡旅游业发展;倡导绿色生态旅游,从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等多方面强化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构建美丽、和谐的旅游环境;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共享,发展成果要惠及各方,让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各行各业各得其所,韶关旅游网,全社会共建共享。 优质旅游是旅游业质的跨越。优质旅游要求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旅游转变,推动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游轮旅游、自驾车营地、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体育游、文化游、康养游等旅游形态层出不穷,实现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优化旅游市场资源配置,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质旅游发展路径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展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但伴随着旅游业的火热,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服务质量问题,优质旅游的提出表明我国旅游业从以政绩为主体、企业为主体转变为游客为中心、以人为本,这一转变促使着旅游产品、产业的整顿与修正,需要政府为主体,引导企业、商家转度、理念,打造更合适、更舒适的旅游形态。 据悉,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