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出入口景观工程塑造新城市面貌
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景观工程不仅在山区深处蔓延,更是成为了一些地方打造新形象的重要项目。记者近期走访发现,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重要街道路口等所谓的窗口、门面地区,正成为地方政府不遗余力推进“形象提升”工程的新热点。
绿意盎然:从高速路出口望去,两旁竟然刻意“栽树造绿”,为何?因为一些地方将这作为提升城市门户形象的一种方式,不惜巨资,以此来攀比其他区域。记者了解到,这类以“景观提升”、“增绿美化”、“城市门户改造”为名目的工程,在多地不同程度上存在。
一座假山叠瀑群,十余米高,占地近30亩,人工水系长100余米,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一个西部城市的高速路出口旁。在当地主要领导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让千年古城焕发新光彩”。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个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9亿元。
在一些地区打造这些人工景观并不罕见。一位记者最近在沪陕高速途经的一个西部省份看到,不足1公里长的小道旁边,有百余块重达十几吨的大石头,或疏或密摆放,有小巧也有重量接近千公斤的大石头。这里原本就是秦岭腹地,本就风光旖旎,加上这些额外的人工添加,却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担忧:“这里本就风景宜人,一些‘山中造山、绿中造绿’纯属多余,又浪费。”
某市自2017年起投资逾1亿元实施城区附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提升项目,对3个出入口两侧人行道以外各30米范围进行了整治和亮化。这次还根据不同颜色种植不同植物,每个基调色有自己的定位,如紫气东来、金玉满堂和鸿运当头。
部分城市对此类“面子工程”的做法遭到了群众批评。当记者采访时,他看到,当地为了遮挡农民破旧房屋,将沿着道路修起了“景观墙”。墙体间断采用镂空结构,用灰瓦拼成规则图形。“景观墙”的背后,是几户村民破旧房屋和院落。
为了建好“出入口景观”,地方上的奇招不断,有的地方用电子屏幕吸引注意,也有人把这个机会变成了攀比游戏。《经济参考报》记者的调查显示,在西部某县对正对着高速路口位置并排放置三个巨大的LED屏幕分外醒目,但很多司机认为这是浪费钱财且可能引发事故。
调研显示,大量地区热衷于打造这种人的手动操作不能看的情况下依然要建这样的东西,而且还有省内城市之间相互攀比甚至乡镇村庄开始仿效。而有些地方还把这个拉长至12.5公里耗资约1.4亿美元进行立面整治夜晚亮化等。此外,还有一些地点选择了水晶大道迎宾大道之类的事情让人们感到惊讶。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这样的事情都是被认为是不必要而且过度消费性的花费而已,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可以增加他们的地理位置,并提高其可见性给商家提供更多广告空间,以及提高旅游业发展,从而产生更多收入。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样的计划往往导致劳动力短缺(因为许多雇员无法承受高昂成本)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需要大量资源来维持那些被称为艺术品但实际上只是模仿自然界元素)。
当然,由于这些活动通常涉及拆迁居民住宅,因此也会激怒社区居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剥夺其权利,而不是一种开发创新。这也表明,如果没有适当监督和管理,那么这样的努力可能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而不是促进社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