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出入口变身旅游景点新标志 社会最新风向
高速公路出入口变身旅游景点新标志,社会最新风向。记者近期在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看到的人造“景观”,这是地方政府打造“形象工程”的一部分。这些地方不遗余力地将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重要街道路口等所谓的窗口、门面地区打造成新的高发地。
山区深处,绿意葱葱,本就风景宜人,但有些地方却在高速路出入口处刻意“栽树造绿”。有的地方还对“出入口景观”采取扩面、拉长;有的则提出要“见缝插景”,甚至声称“不放弃出入口附近的任何盲区”。为了这些“面子工程”,这些地方不断想出了奇招,耗费巨资,引起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担忧。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将城市“出入口景观”作为重要的政绩工程,为此不惜巨资、出的奇招、造名词。例如,在西部一个城市的一个高速出口旁,有十余米高的假山叠瀑群,被认为是典型的人工美化项目,这个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9亿元,当地主要领导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让千年古城焕发新光彩”。
但当地群众反映,这里是秦岭腹地,本就山绿清新,加上这类多余又浪费的工程,使得环境更加失衡。在东部某市,也有类似的例子,对3个出口两侧人行道以外各30米范围进行了景观绿化、照明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不同颜色栽种不同植物。
一些城市也开始攀比,不断推广这种做法,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个过程称为一种文化盛事。这导致了劳民伤财的问题,一些区域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即同一路段短时间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改动并非没有风险,有时候会拆迁沿线百姓房屋占用耕地,而村民们自然很难接受这样的安排。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这样做合理时,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否定,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既损害了个人权益,又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