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游资讯网高速出入口成为社会新风尚的造景观成就地方形象工程
作为一个记者,我最近在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探索了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造景观”工程,这些工程似乎成为了地方政府打造新形象的重要手段。我注意到,这些场所被精心设计和改造,以提升它们的美观度,并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一种方式。
我首先访问了西部的一个城市,那里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工假山叠瀑群,它占地近30亩,人造水系长100余米。根据中标公告和当地政府网站显示,这个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9亿元。当地主要领导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让千年古城焕发新光彩”。
此外,在沪陕高速的一处西部省份,我看到工人们正在堆土起坡、植树造绿,以及摆放百余块“景观石”,这些石头大小不一,有重达十余吨的小型石头也有近千公斤重的大型石头。这项工程耗资巨大,但当地群众认为这是多余且浪费。
我还发现,在东部某市,一条人行道两侧的人为栽种不同植物,每个出口都有不同的颜色主题,如紫色、黄色或红色。这些主题对应着不同的基调和意境,比如北出入口定位为“紫气东来”,南出入口定位为“金玉满堂”,而另一出口则是“鸿运当头”。
然而,不少城市的这些改造成了纯粹的面子工程,引起了公众的批评。在一些地区,为遮挡农民家中的漏雨房,当局修建了名为“景观墙”的结构,而背后隐藏着破旧房屋和院落。还有的地方为了建好“出入口景观”,竟然出现了挖除原有的树木、草坪以及更换常见树木等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因为攀比心理,将这种类型的项目扩展至乡镇甚至村庄,导致劳民伤财的问题。在某县,一条不足1公里长的人行道旁边,工人们正在堆土起坡、植树造绿,还摆放百余块较大的花岗岩块,或疏或密。此举遭到了许多司机及居民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投资是浪费,因为开车时根本无法欣赏到这些变化。
最后,我也注意到,有的地方在打造这个风貌时采取了一系列奇招,比如LED屏幕等电子项目。但许多受访者指出了这一点:这纯粹是浪费钱财,而且如果司机盯着看,也可能会引发事故。此外,即便是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对于提升出来口附近任何盲区的情况下,都有人提出要将其拓宽增绿或者增加更多设施,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性质的问题,使得每一次新的建筑都带来了额外成本与压力。